放生什么时间最好,放生的鱼类有哪些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2-11-17 浏览:492次

赵朴初与父母(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在大别山南麓的安徽省太湖县境内,流淌着一条很小的河。河的下游有一个非常热闹的古镇,昔有云游僧人,来到这个古镇,迷恋于古镇美丽的风光,在镇上建了一座寺庙,名叫廨院寺。那条河正从廨院寺前流过,河因而得名寺前河,镇也因而得名寺前镇。我们敬爱的赵补初先生,就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的时光。

朴初先生离开我们而去了,寺前河人民怀着无比悲痛,深切缅怀先生的丰功伟绩。在人们中间,仍流传着不少先生童年和少年的故事。笔者特意搜集了其中的一些,把它撰写出来,以飨读者,并以此来寄托我们对先生无穷的哀思。

状元府嬉戏

赵朴初的先祖——赵文楷出生于太湖县望天乡,饱览诗书,满腹才华。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考中状元,嘉庆帝曾专门赋诗赞美他,对其寄予厚望。赵文楷衣锦还乡,他觉得老家离县城太远,便萌发了迁家的念头。择宅基地于离寺前镇一华里的虎形山下洪诸贩,组织当地能工巧匠,建造了一座砖木结构的状元府。共有房屋八十多间,天井二十多个。这里生活方便,交通便利,府前行人络绎不绝。

赵文楷返京后,不久便奉旨出使中山国(即今日本琉球群岛)。史载其“廉洁之之声,着于海外”。归国后,被任命为是山西雁平道,不幸卒于任上。夫人王氏携其灵柩和子女返回状元府居住,赵氏后裔在寺前河不断繁衍,形成了一大望族;这是一个世代书香的门第,这是一个落千丈显赫繁荣的家族。其子孙大多拥有科名官阶,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活跃在让会各界,赵补初便是其中突出的一位。

因有人在安庆作官,赵氏家族又迁往安庆天台里,与状元府两处轮换居住。1907年,朴老便出生于天台里。1911年,安庆的革命斗争愈来愈激烈,他随父母回到了状元府。四岁的赵补初整日在状元府嬉戏,和状元府内的孩子们玩看捉迷藏、丢手绢、跳房子等游戏,无忧无虑。幼小的他,就表现出聪颖、温和、多愁善感、富有同情心。

有一年过中秋节,恰好府中来了卖鱼的人,赵朴初的母亲买了一条大鱼,让仆人提到厨房里去,那是一位年纪很大的仆人,已在状元府中生活了好多年了。中午做饭,那位老仆人到厨房里准备煮鱼,可是发现挂在壁上的鱼不见了。老仆人向母亲报告了这件事,他怀疑是上午那个来送柴的人顺手偷去了,因为只有他进过厨房,除此之外,厨房的门一直是锁着的;母亲有些不高兴,埋怨老仆人那么大年纪看不住一条鱼,听他一说,也怀疑是送柴的人偷去了,说要扣那个人的柴钱。这些,都被站在一旁的赵朴初看在眼里,他对母亲说:“你们不要乱怀疑人,我知道鱼到什么地方去了,你们等着。”说着,他就跑出去了,让母亲和老仆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过了一会儿,赵补初回来了,手里提着那条鱼,鱼的下半部已被咬烂了,后面跟着府中那条老猫,发出咪呜的叫声。母亲和老仆人看到这个场面,就什么也明白了。母亲问赵朴初:“你怎么知道是老描叼走了鱼?”赵朴初说:“你们在买鱼的时候,我就看见那只老猫在旁边叫个不停,一副馋样。厨房的门锁着,但有一条排水沟通向外面,只有那只老描能进出。所以,我敢肯定是那只老猫叼去了。”母亲一把把赵朴初抱在怀里,说;“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要不然,我就要错怪了那个卖柴的人。”老仆人也一个劲地怪罪自己:“我真的老糊涂了,胡乱猜测,多亏了这聪明的孩子。”后来,老仆人逢人就讲起朴事初是如何如何的聪明,周围便传开了:状元府中从安庆回来了一个神童。

慈爱的父母

赵朴初的父亲赵纬如先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省高等学堂,被任命为湖北省候补知事,本来可以顺利地进入仕途,但他无意做官,一直在家,潜心钻研书画,国事家事一概不问。他的书法独树一帜,替人写了大批中堂对联,曾有“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字体苍劲而清秀。绘画技术亦很深,几乎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惜那些珍品大多在运动中毁失了。

赵朴初的母亲陈仲宣,别号拜石,湖北武汉人,亦出生于宫宦人家。当地人称陈少奶奶,个子不高,家中大小事务,父亲基本不管,一律由母亲料理。母亲受封建思想影响很深,对父亲很敬重,遇事先问则后行。母亲自尊心很强,逢人交谈,很注意讲话的技巧;母亲亦很有同情心,家住洪诸贩、前不久才去世的汪凡老人曾回忆他小时候一次到状元府去卖鱼,正逢状元府做粑吃,赵母买下了他的鱼,看他没有吃早饭,热情地端粑给他吃,还让他带了几个粑回家孝敬父母。

母亲亦有极高的文学修养,能作诗写词,写过不少诗词和剧本,基本都遗失了。母亲在1947年欲离乡返安庆,作诗云:“寄居湖山四十年,一丘一壑总留流”,于太湖山川人物情意至深。中年曾作一剧本《冰玉影传奇》,被赵朴初的姐姐赵鸣初录藏,得以留下。1996年赵朴初将此剧本印了若干册,分赠亲朋故旧。《冰玉影传奇》记述的是赵母与其好友关素的深情厚谊,表达了他们欲隐居杭州的愿望。赵朴初在其《引言》中回忆了母亲有关的事情,对母亲的文学水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谈到“囊昔妇女无受教育之权利,其文艺皆自学得之。假令生于今日,其造诣可胜言哉!”

在这样一个文化气息十分浓厚的家庭,赵朴初自然是耳濡目染,从小就步入墨池相音律的乐土。赵朴初最喜欢呆在父亲的书房里,看父亲读书习字。一天,趁父亲外出了,他溜进了父亲的书房;拿起毛笔,照着父亲的样子写了起来。父亲回来了,看见幼小的赵朴初全神贯注写字的情景,不禁笑了,他找来了柳公权的字帖,开始教赵朴初习字。母亲在有空的时候,也给赵补初讲故事,讲的都是一些古人勤学苦读的故事,比如“铁棒磨成针”、“头悬梁锥刺股”等等。进入私塾之前,赵朴初就能认出和写出不少的字了。应该说,赵补初成为一名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在打基础了。

私塾摘枣

在状元府内,和赵朴初年龄大小的孩子还有四五个,大人们商量,决定办一个私塾,让孩子们上学读书。教师也选好了,是本地蔡家河的蔡少珊先生,学问很大,授课认真,教规也很严。私塾就办在状元府隔壁的一个四合院内。

赵补初上学后,一点新鲜感很快就消失了。由于他天资聪慧,接受能力快,再加上在家时已有一定的基础,蔡先生所传授的知识,对他便有一种吃不饱的感觉。蔡先生要照顾到其他的孩子,所讲的都常常是赵朴初知道的,这样的时候,赵朴初就有些心不在焉了。

一日,蔡先生布置作文后,自个儿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赵朴初正认真地写着,突然听见其它的小伙伴议论开了。原来,在私塾的院中,有一个花坛,坛上种了一棵枣树,有两人多高,正是八月,树上结满了无数珍珠般的米枣,让人垂涎欲滴,小伙伴们早就想去摘下几颗尝尝了,无奈蔡先生管得很严。今天,蔡先生不在,正好去摘几颗。赵朴初也毕竟是个孩子,在教室里坐得实在有些憋闷了,马上响应,和小伙伴们溜出了教室,攀上枣树摘枣子。正吃得津津有味,蔡先生突然回来了,将他们捉在手上。蔡先生问:“是谁带头的?”小伙伴们都不敢回答。这时,起朴初站了起来,说:“先生,是我带头的。“小伙伴们看到赵朴初顶起了责任,不禁向他投来了敬佩的目光。蔡先生知道不可能是赵朴初带头的,但他也没有办法,这样的事情是决不容许的,便少不了一顿“戒尺打手心”的处罚,打得很重,赵朴初痛得流下了眼泪。正好父亲从这里走过,看到赵朴初在挨打,在外面笑呵呵地说:“打得好,打得好,狠狠地打。”赵朴初委屈极了,不禁号陶大哭起来。

作文批下来了。赵朴初的作文以表述清晰、文辞优美,再一次得到了蔡先生的夸奖,这时,赵朴初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他又破涕为笑了。

书房巧对

赵朴初读书很用功,蔡先生教授亦有方,加上父母的业余辅导,进步极快,八岁时便能诗善对了。一日,赵朴初又在父亲的书房里找书看,将书架上整齐的书翻乱了。母亲恰好进入书房;看到那种情景,嗔怪地说了一句:“七零八落”。小小的赵朴初脱口对出:“九死一生。”母亲一震,为儿子的才思敏捷快速应答感到高兴。

廨院寺拜佛

赵朴初后来成为一名佛教徒,与其母亲的影响也是密不可分的。赵母笃信佛教,家中没有佛堂,每日都要烧香拜佛。遇上特殊的日子,还要买些生物放生。潜移默化中,赵朴初受到很大的影响,培养了他一颗极其善良的心,关怀弱者,不忍杀生。状元府天井中常有蜘蛛结网,有时,网到了一只蜻蜒,赵朴初总会找来一根竹竿,将蜻蜒救出。每遇乞讨者上门,赵补初总会送一碗米或钱物。府内府外,赵朴初都是一个人见人夸的好孩子。

放生什么时间最好,放生的鱼类有哪些

状元府离廨院寺不到二里,母亲常常带赵朴初一阵去烧香。廨院寺内的住持僧俗姓冷,法号先觉。每次,母亲烧完香拜过佛后,先觉师傅都要在客堂摆上点心招待。先觉师傅特别喜欢赵朴初,经常夸奖他年少聪明,上联。“火神殿火神菩萨掌管人间灾祸”,要赵朴初应答,赵朴初稍作思考,同样以庙中的“观音阁”为题,作答日:“观音阁观音大佛保佑黎民平安”。先觉师傅和母亲都欣慰地笑了。

最爱是哑姐

赵朴初兄弟姐妹五人,他对四姐(按状元府中所有同辈的排行)默初更多一份关爱。四姐不会说话,却特别聪明而勤劳,家中大小的事都抢着做。她对赵朴初也格外怜爱,每次父母亲发了好吃的东西,她都会留一份起来,送给赵朴初吃。遇到谁欺负了赵朴初、她就会跟谁没完设了。

状元府屋后的虎形山,真像一只猛虎,卧在群山之中。每到四月麦黄时节,阴雨放晴,山上的茅草中就会长出数不清的菇子,当地人称“茅草菇”,作菜打汤,味道十分鲜美。赵朴初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天放学,哑姐带着他去山上捡菇子。山上的菇子真多,大的像碗盖,小的像纽扣,有褐色的,有黄色的。赵朴初发现了一朵分外美丽的菇子,便装进了带来的竹篮。哑姐发现了,又叫嚷,又摆手,并把这个菇子丢得远远的。赵朴初不解其意,后来才知道,那是一个毒菇子,不禁暗暗佩服起哑姐的聪明。

哑姐后来不幸病逝了,那时赵朴初已离开了家乡。1990年秋,朴老回到阔别64年的故乡寺前河,祭奠先人的坟茔,在哑姐的墓前,老人热泪纵横,久久不愿离去。他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谒四姐默初墓》,诗曰:“悲思吾四姐,敏慧过常人。默默劳先众,怡怡意倍亲。然须酬宿愿,停棹别孤坟。何处觅踪迹,青天望白云。”诗写得很动情,感人至深,可惜这首诗还一直没有公开发表过。

沙河捉鱼

状元府外的大自然,深深地吸引着赵朴初。他经常走出那高宅深院,到外面去走一走。他陶醉在大自然秀丽的风光中,更重要的是,他接触到许多贫苦的乡亲们,向人们学到了在状元府中学不到的东西。乡亲们都很喜欢赵朴初,赵朴初也和他们谈得来。他懂得如何耕田和耙地,他认识了麦苗和韭菜,他还帮助过孤单的曹老拾过水桶浇菜,他还亲自跟着小伙伴们去放过一次牛。

那时,是赵朴初一生中最快活的时光。私塾对面一里处,是寺前河中段竹咀岩,河床较宽,水流缓慢,河水仅一尺来深,水中麻骨鱼、河须鱼、小鲫鱼随处可见。歇伏时期,私垫放几天假,就有几个农家的小伙伴邀赵朴初去捉鱼,他非常想去,又怕母亲不允。于是,小伙伴都去求他的母亲,母亲考虑到伙伴多,水也不深,便答应了。孩子们便如鸟雀般飞去了,洒下一路欢声笑语。

这天天有些闷,河中的鱼便更多。孩子们每人拿一根竹梢,见鱼就抽打,居然打到了很多鱼。赵朴初是第一次来,没有经验,算他打的鱼最少。于是伙伴们每人拿出几条鱼来,让赵朴初带回家,结果他的鱼比谁都多。拿回家,母亲知道是伙伴们送给他的,对他说:“自己捉了多少鱼就多少,不能白得别人的劳动成果,下次要记住了。”赵朴初的脸红了,他把母亲的话深深地刻在了心上。

哪里有卖放生的小鱼

寺前河观光

别看寺前河只是一条小河,但这里风光秀美,如诗如画,更有许多人文景观,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

赵朴初十岁那年,时逢重阳节,父亲许诺带他到寺前河上游的佛图寺去观光。吃过早饭,赵朴初跟着父亲,还有本家几个叔伯上了路。他们经王家贩、上马石、油榨洲,终于到了佛头寺。进得羊肠小道,一眼就看见宏伟的石门。两块大石上覆一巨石,形成了一天然的山门,上刻有明朝太湖知县李盛英题写的三个篆体大字“天就门”。赵朴初没有学过篆体,父亲就现场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登上披云石,进了生白洞,抵达天柱塔,此塔高数丈,为岩石自然风化而成,真可谓鬼斧神功。父亲又给他讲起关于这个塔的一个民间故事:“古时,有姑嫂二仙到佛图寺造胜。姑造山门嫂砌塔,约好鸡叫竣工。姑造山门先成,便装鸡叫,嫂尚未砌好塔,闻鸡叫,只得弃塔而去,所以这石塔没有顶。”赵朴初接着说:“那姑真刁!”1999年5月,赵朴初在北京会见太湖县长郑春林一行时,还深情地回忆起小时候和父亲游览佛图寺的情景。

在寺前河的下游,还有一座狄梁庙。唐代名相狄仁杰晚年巡抚江南时,不幸病逝于此,当地人造庙以祭之。父亲也带赵朴初来这里拜谒过狄公,给他讲述狄仁杰断冤案的故事,赵朴初听得津津有味。赵朴初读完了私塾,为了让他接触更加广阔的让会,父系决定将他送到苏州去读书。临走前,赵朴初沿着寺前河作一次散步,再看一看寺前河的美丽风光。他又来到了狄梁庙,面对狄仁杰像,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像狄仁杰一样,无所畏惧,把一生献给人民。

1920年,朴老离开家乡到苏州读书,1926年曾经回太湖探过一次亲,此后长期在外,从事佛教研究和各种社会活动,成为一名卓有成就的诗人、书法家、无私的慈善家、着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担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等重要职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为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谈起在故乡寺前河边度过的岁月,赵朴初先生说过一段话:“我的整个启蒙教育都是在故乡接受的,别看老师都是普普通通的民众,却给了我智慧,把我引上探索学术的道路。”“早年离开寺前河,是不愿受封建礼教束缚。”可以这么说,是寺前河“孕育”出了朴老。

离家在外的日子,赵朴初先生一直牵挂着故乡,多少回“托衷情于片纸”,多少回“望故乡而高歌”。尤其是当朴老进入耄耋之年,更加怀念儿时,怀念父母亲。1990年再回故乡时,他以母亲的别号

在寺前镇设立了“拜石”奖学金,捐资50多万元,“盖欲用培值掌握科技振兴家乡之人才,以报答先母爱乡人子弟之遗意。(见《冰玉影传奇引言》)”

1958年,国家修建花凉亭水库,寺前古镇以及赵朴初家的状元府皆淹没于水中,再也不复见了。“任故宅水深千尺,抑又何伤?(见赵朴初《自度曲书赠太湖县人民政府》)”为了国家的建设,失去了自己的小家,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是一片何等宽广的胸怀!不仅如此,近十年来,赵朴初先生除设立奖学金外,还多次给故乡人民捐款捐物,为了故乡的事业而四处奔走。他以一颗赤子之心,在寺前河人心中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的故事,必将如那清清的寺前河水,永远在寺前河人心中流淌。

红色的青蛙呐喊,请放生我们

《小蝌蚪找妈妈》是我们小时候必读的一篇亲情课文,而以齐白石的水墨形象为基础,1960年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不仅曾经在国内国际屡获大奖,也温暖了我们几代中国人的童年。

然而现在,我只能怀着满腔复杂的情绪告诉大家,在明年的春夏之际,也许仍然有繁茂的鲜花静静开放,可我们的荷花池、水稻田却少了许多矫健跳跃的动感身躯,有很多可爱的小蝌蚪,永远也找不到她们的妈妈了!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连小学生都知道,青蛙是丰收卫士,是人类的朋友!那么小蝌蚪的妈妈到哪里去了呢?答案是:被她们的人类“朋友”捕抓、贩卖、扒皮杀了,做菜吃掉了!

那天凌晨,在武汉市的水产批发市场之一——白沙洲批发市场,一只红色的青蛙在我前方跳跃。世界上真有红色的青蛙吗?我疑惑地走向她,才发现,这不是一只品种特殊的青蛙,而是一只刚刚被人剥了皮,又奋力从人类“朋友”身边跳走,正痛苦又迷茫艰难逃命的青蛙!我停止靠近她,因为心里难受,却不知能为她做些什么,虽然她已经逃离了宰杀人的视线,但是已经被剥去皮的青蛙,即使能忍受身体的巨大痛苦再跳几步,又怎么能救得了自己的命呢?鲜红的肌肉暴露在凌晨光明还没有铺撒到的地方,奋力地逃跑自救,才让我以为自己看到了特殊的青蛙品种!

我退回到朋友身边,说了刚刚看到的一切,她叹息着感慨青蛙顽强的求生欲望,我却没有再去接近那只坚强的青蛙,怕给她增加更多的恐惧;也没有去掩埋她,因为不知道怎么触碰她的身体才能不增加她的疼痛!其实,在我心里,还是不愿意看到这么坚强的青蛙最终还是惨死……

那天,我们动用善款一万五千元左右,购买野生青蛙放归自然。因为量比较大,就分批运输,每次遇到适合青蛙生存的荷花池等地就放一小批野生青蛙,就这样开着车一路放,都走到能看到山的地方了,到了下午才全部放完。野生的青蛙太可爱了,每次看到她们获得自由后在水里自由蛙泳,或者把身体浮在水面上停住,或者用矫健的后腿蹦来跳去,真是比自己玩游戏都要快乐!野生青蛙的样子仿佛憨憨的,其实动作很敏捷,让人越看越喜欢。只是身体受伤的青蛙有的已经游泳困难了,最好把他们放在既隐蔽又接近水,而且不会沉下去的地方。

那天是我截止到目前,单日救青蛙最多的一天,然而用司机的话说,“这才是九牛一毛”!

是啊,网上说重庆人每日吃青蛙三十吨,某城市十五吨,武汉是八吨……真是耸人听闻,耸人听闻呀!别的地方我不一定去过,能看到的就是仅白沙洲这一处水产批发市场,野生青蛙每天的交易量是上万斤!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非法又习以为常的交易就开始了,本地和外省被捕抓的丰收卫士大批量的装袋,称重……青蛙在这里是很难发出叫声的,因为她们身上被粘上了锯末等,叫的话身上会像针扎一样疼!入夜开始交易,伴随着剥皮宰杀,一直到第二天凌晨,变成“红色”的青蛙堆积如山,仍然活着的青蛙被装进麻袋,如果这些青蛙当时没有完全售出,活着的青蛙将被送进可以制冷的仓库保存,被“人工冬眠”,“红色青蛙”的处理方式我没有看到过,也许是冷藏吧。在天亮前,青蛙贩子就都散去了,只有少许锯末留在地上。

在武汉,大多数的菜市场能买到活着的野生青蛙,有本地的,也有从外省抓了运来的。常常被装在网兜里贩卖,要价二十多块钱左右。野生的青蛙比起养殖的蛙要矫健、苗条得多,从皮肤的颜色也能分出野生和养殖。小贩娴熟自如的宰杀扒皮动作告诉我们,野生的青蛙在菜市场上是多么习以为常的商品。

一次次与野生青蛙在菜市场的相遇,终于让我从麻木和迟钝中清醒了一点:青蛙保护农产品有功,多年以前就已经是国家严禁捕杀的保护动物了,多家菜市场堂而皇之的贩卖,实在是太离谱了。

我开始上网找了一下,发现这种捕抓贩卖野生青蛙的严重违法行为,已经多次被市民们举报,公安、农业、渔业、林业等部门其实都有权利监管处理并将青蛙放生,就连城管都可以对街边贩卖青蛙的小摊贩进行处理,但是市民在举报后,往往也没有看到太多效果。我记得前几年,有关部门执法,在哪里截获了运输野生青蛙的车子,将青蛙放生,共放生多少多少青蛙的报道还有一些。现在这样的新闻少了,菜篮子里的无辜青蛙多了。

我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还是查了楚天都市报的电话,打过去反映了我看到的一切,对方凶巴巴地问:“你怎么知道的!”我回答:“我看到了。”难道她真的没有去市场买过菜吗?等到对方冷冰冰地例行完询问和记录,也就没有下文了。

青蛙的扒皮宰杀贩卖在这个省会城市依然上演。

第二次,我打了12345,据说这是市长热线,第一次拨通,对方态度还好,耐心地听完我表达自己知道的一切。等到我第二次拨通,想听些反馈消息,对方态度大变,而且问什么都是白问,态度变化的原因,我没有办法知道。

在这两次反映情况之后,武汉贩卖杀吃野生青蛙的情况依旧,白沙洲批发市场每天万斤的野生青蛙交易额依旧!所以才有了上文提到的买放野生青蛙的过程中,目睹宰杀青蛙惨状的经历。在之后的时间里又向林业部门和央视著名的法制节目汇报此事,至今仍然无果。

为什么一定要死揪着捕杀野生青蛙的事情说这么多话呢?为什么一定要花费巨资和冒着危险去买放青蛙和举报此事呢!原因是,青蛙的命运直接影响着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食品公共卫生安全!

前一段有人用微信发布了一组数据,大概意思是说由于大肆捕杀青蛙,导致害虫泛滥,为确保农作物产量,农民只好加大农药的使用量!可是这样也不见得多有效,因为虫子会有抗药性,为了有效杀虫,又会增加更多化学药品的使用……最后的结果是,收上来的粮食农药超标多少多少倍!

野生青蛙遭捕杀实在是跟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有关系的严重问题!相当的损人不利己!贪一时的额外美味最终令自己的基础食品变成有毒食品!更何况,这额外的美味未必真“美”!请看下面的专业资料:

青蛙是国家禁止捕杀的省级保护动物,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把青蛙肉当作补品或美味佳肴,导致一些商贩大肆捕杀青蛙。其实,青蛙肉并不能补身体。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青蛙肉不但没有特殊营养,吃多了反而会影响人体健康,甚至染上寄生虫病。

青蛙在泥土里冬眠,历时半年,苏醒后,其体内带有多种病菌、毒素,虽经烹制但也不能完全消除。庄稼施用化肥、农药较多,青蛙常吞食带有化肥、农药的害虫,即使吃的时候除去内脏但仍有很多农药被蛙体吸收,人若食用,农药残毒会通过食物链毒害人体。青蛙体内藏有一种名叫双槽蚴虫的寄生虫,人吃了带虫的青蛙肉后,双槽蚴虫便寄生于人的皮下或肾脏周围,产生一种使这些组织局部出现浮肿或脓肿的液体。如侵入眼部,可引起角膜溃疡、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此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记载:“按《延寿书》云:蛙骨热,食后令人小便苦淋;孕妇食蛙,其子夭寿(短命);多食小蛙,令人尿闭,脐下酸痛。”

因此,吃青蛙肉弊多利少,不吃为好;禁捕禁杀青蛙,也有益于生态平衡。

本来这篇文章我今年都不想写了,因为折腾这么长时间,走正当途径,向有关部门和媒体反映无果,自发出资买放又实在杯水车薪。转眼间,已经快10月份,我觉得再写也来不及了,有人提醒说,在网上转发至少也要转到明年春夏,还是能起作用!当我十月份的时侯在苏州,发现还能买到野生青蛙,要价40几元一斤,小贩也说,青蛙少了,不好抓了。我发觉,当没有用尽全力去解救青蛙的时候仍然是有罪恶感的。前两天跟朋友通电话言及此事,朋友郑重劝我快写,哪怕今年已经来不及了,也要在明年捕杀青蛙的季节到来之前,反复转发,在人们心中留下印象,这样也是正能量,说不定到明年,情况会不一样!所以我也不顾自己水平咋样,亡羊补牢地写了这篇文章,哪怕有一个人看了不去捕贩杀吃也好。现在由于农药化肥年复一年地使用,土壤已经板结,通过雨水渗透,又污染到地下水和地表水,就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也要保护环境,善待人类的朋友!

我们是喜欢青蛙的,所以青蛙的形象时常出现在童话里、漫画里、动画里,在网上搜到野生青蛙和卡通青蛙的图片,发现她们都是同样的可爱,这么对人类有益又可爱的小生命,怎能下得了手去伤害她们呢?想想陪伴我们快乐过的“青蛙王子”,“绿豆蛙”,那是我们的好朋友啊!我们怎么忍心把自己的玩伴剥皮剁碎吃掉呢!

既然绿色和有机的蔬菜粮食那么受欢迎,我们就更应该把青蛙妈妈还给小蝌蚪了,青蛙家族的自由安宁,团聚幸福不会让我们的餐桌少些什么,只会增加更多的健康!

悯蛙(张志真)

长夏原野青青黄,

田间蛙类捉虫忙。

祈求买卖田鸡客,

莫让青蛙餐桌亡。


参考资料

Copyright © 2002-2030 慈心代放生中心 慈心代放生中心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