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宗法师:认识三苦与八苦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01-02 浏览:344次

  一九五二年蒲月十二日于法源寺报告

  诸位,讲这个标题,领先从所有苦讲起,迫恼身心谓之苦,赅括种种曰所有,是指人生所受种种的苦楚,叫做所有苦。综观三界无非是苦,经云:‘三界无安,如同火宅,众苦充斥,甚可怖畏’!此毫无虚诞之语也。平常皆认为升天是了不得的一回事,却不知天国仍是三界以内,犹在六道之中,还没有出循环,基础是苦,故佛经上道:‘修行供天福者是邪见人’,是以天国之乐,不是的确事实的,不外比咱们人世优胜一些,如贫贱人比富贵人稍为欢愉一点罢了,并不是贫贱人便完整不苦楚。如所谓好景不常,盛筵易散,一旦失利则极乐生悲,彼时所感之苦,胜于贫困人矣。就是已失利时,中央没有晓得也要产生几窘境,待下文胪陈之。

  天上虽比人世欢愉是多——衣食天然,宫殿肃静,事事如意,若一往观之,真是殊胜极了,但是诘其基础,仍非永远事实之乐,以其有漏十善所感之福,有废弛故,何况天福享尽时,另有坠落三途之能够。如郁头篮弗生到最高的非非想天,毕竟借蜕化飞狸野干之身,特别是福尽临死的时间,有五种衰相的发明,其苦楚难言!故天国虽然欢愉,但非事实——无永远——有废弛,因而释教不以生天为希罕,皆以出三界循环为要点,往生佛国为胜事。常言:‘天国纯乐无苦,天堂唯苦无乐,人讲苦乐各半’,此乃一往之言,已尽然也。天堂唯苦无乐,的确如斯,至于天国纯乐无苦,其实不然,人讲苦乐各半之道,读读下文自能明了,今略举人生的三苦、八苦来谈谈。

  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难苦)。何谓三苦?乃三界中一切众生所受之苦也。

  一、苦苦——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单指人世行),三途(天堂、饿鬼、牲口)之苦自不待言,就是生计人讲,以感有漏之身,有生老病死,已名为苦,再遇到其他苦的情况,如冤憎相会,恩爱分袂,所求不得,甚至天下大乱等苦,所有众苦追迫,苦上加苦,故谓之苦苦。譬如牲口已受痴昧蒙昧之苦,加倍被人鞭打、宰杀、烹煮、食啖等苦,其义不异。

  两、坏苦(坏是坏灭,苦乃迫恼之谓)乃六欲天及色界天所受之苦,天上虽比人世欢愉得多,可是非永远,有废弛的,如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正在天)的天人虽受衣食随便,宫殿肃静之乐,乃其有漏十善所感,终有福尽蜕化之驲,其时有五衰相现:一、衣裳垢腻,两、头上花萎,三、身失威光,四、腋下臭出,五、不乐本座,其时苦楚十分。涅槃经云:‘天上虽无大忧?事,然五衰相现,极受大苦,与天堂一致......’。就是色界的初禅天得....。.此乃凡间有漏之禅,末有变坏之能够,当其定坏之时,生大忧?,随念坠落,此即坏苦也。

  三、行苦(行是迁流不息存亡无常之意)此乃无色界天所受之苦,此天无色质之累,有空定之乐,虽是最高之非念非非想处天,寿八万四仟大劫,然而寿满定尽之时,还要蜕化循环,其时生大烦恼,如箭入体,其苦楚莫可言喻!“智度论”云:‘上二界逝世时,生大烦恼,甚于下界,譬如极高的地方,蜕化碎烂’,其苦楚可知矣。虽未堕时,也难免常受行阴念念迁流之苦,故曰行苦。

  若狭义来讲,则三界的所有,莫不含有无常变化的行苦之气分!例如:世界则陵迁谷变,白云苍狗。人身则旧日红颜,目前鹤发。心念则忽焉喜乐,忽焉哀怒。气节则日夜转运,寒暑迁徙。天道则阴晴晦明,风云不测,日月互催。人事则穷通得失,贫贱轮回,兴衰靡定。世情冷暖炎凉,昨日投合,目前怨骂,无时无地无物没有正在无常生灭中变化。固知人有老病死等苦,莫不皆为无常变化所差遣,所谓于念念生灭中,人不知鬼不觉天赏给咱们许多苦楚,乃由身心情况变化无常的所受之苦楚曰行苦。

  总之,诸天虽然欢愉,但非事实,无永远故,有坏苦行苦故,偈云:‘纵然生到非非念,没有若东方归去来’,故释教没有以升天为稀罕,乃以出三界循环为要点,往生佛国为旨趣。

  复次,坏行二苦没有必然局于上二界,盖人世仍亦有之。良以凡间有为之法,事无坚远,盛极必衰,月圆则缺,天道尚然,况且人事呢!特别是娑婆基础是苦,虽有少分之乐,乃乐中带苦,非真乐也。就是真乐,亦易久长享用。如凡间荣华富贵,恩爱位置等,何能常恒?所谓‘天上无常圆之月,人世无不谢之花’,一旦乐境得到,悲心续起,即兴尽悲来也。彼时所感之苦,有不胜行,嗜酒狂嫖滥赌等,由乐事之去而生忧?者,谓之坏苦。就是未失时,中央不知也要产生几窘境。至于嗜酒耽色等坏事,一班汗漫蒙昧之辈,竟迷而弗觉,耽执之不舍,认认为欢愉者,更没必要谈。

  又所有诸法,霎时生灭,迁变无常,所谓瞬息间而春去秋来,不觉天产生爪长;不一法是常住的。“成实论”云:‘万法霎时死,万法霎时灭,转转相续也’。又经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如世界有‘成住坏空’,吾人不想则罢,若要脱离那生灭无常之苦,只好赶紧念经求生极乐,永了存亡,得常乐我净,各人认为若何?

  总上三苦,人性之苦乃苦苦也;此中少分之乐,坏苦也;于无常变化的非苦非乐之境为行苦也。又欲界具足三苦,色界无苦苦,无色界唯行苦。以上注释三苦毕。玆再去注释八苦:

  一、生苦——人之生也,皆是随业受报,依宿世之业,与人性响应者,则投生为人,最初流爱为种,揽怙恃精血,纳识业为胎。处在母腹的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上压秽食,下熏臭气。母饮冷时,胜于冰雪冻肤,如入寒冰天堂;母吞热时,极似沸汤灌体,无异镬汤天堂;母啖粗时,诚如山石压身,俨然夹山天堂。特别胎中秽窄,迷闷难过,随母气味收支,种种不得自由。幽囚十月,如禁监狱,经中名之为胎狱,询不外分。及出胎时,柔软肌肤,被风吹如刀割,苦楚莫喻。果婴孩痴騃,又不解措辞,只晓得由那呱呱一哭,竟哭出有数的苦楚出来。认为人之平生,从此起没有晓得要吃足了几甜头。此种生苦,前人曾描述他为生龟脱壳,其苦楚可知矣!至于难产横生之惨更不忍行,母子生命悬危,凡为人者,没法逃过此关。省庵巨匠的诗云:‘业风吹识入胞胎,狱户深藏真可哀,每过饥虚倒悬下,频惊粗食压山来......’。我也有句诗道:‘此世当思归极乐,来生不愿入胞胎’。

  两、老苦——岁月无情,人不知鬼不觉天,能把人们督促到‘万事输人己退藏’的处所来,创伤得咱们真是无处没有伤神,混身病态,诸根朽败,则力衰形枯,神衰智钝,目炫耳聋,腰酸骨痛,口吃齿缺,鹤发鸡皮,所有行为皆不如意,汝看苦不苦呢?但是凡间无有没有老之人。诗曰:‘堕泪暗思幼稚乐,睹人废话丁壮强’。余意:‘寄语少年须尽力,莫待憬悟老来早’。

  三、病苦——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凡间那有没有病之人?奇一四大没有调,则诸根痛患,饮食俱废,坐卧不安。单说头晕齿痛,已是痛苦不堪,况沉珂酷疾,大病连年乎!病的凶猛,就是三国期间雄纠纠的张飞,也极骇怕而迫不得已。诗云:‘四大因时奇暂乖,此身无计可支配,残灯留影不成梦,夜雨滴愁空满街’。我道:‘健时莫为沿袭误,病到方知后悔早’。

  四、死苦——人生如梦,幻质匪坚,从来未有不死之人。当世缘既尽,四大离散之际,抽筋折骨苦楚难言,前人描述为活牛剥皮,思之悚然。至于横祸惨死,骨破肠脱,身首离散,更不忍谈。而且临终时,家亲绕榻,恩爱死别,同时所有业境顿现,真是千愁快悒,万怖慞惶,刹那一命呜呼!肃然孤逝,冥途渺渺,幽怨重重。倘若生前妄造恶业,堕于三途,其苦更不可思议矣!诗云:‘识神将尽,忽无常,四大离散易主张,脱壳生龟真痛绝,落汤螃蟹漫慞惶......’。我道:‘念经必蒙垂接引,赋归极乐亦怅然’。

斌宗法师:认识三苦与八苦

  五、爱别离苦——好景不常,欲合偏离,虽云人生聚散无常,但是恩爱割别,亦是人生一大苦事,一家眷属的团聚,怙恃老婆的恩爱,人缘所使,或生离、或死别,甚至一旦家散人亡,这么人生,是苦非苦不消说也。诗云:‘生离死别最堪伤,每话使人欲断肠,虞氏帐中辞项羽,明妃立时谢君王......’。余意:‘悟得人缘生灭法,自无恩爱别离愁’。

  六、怨憎会苦——此有二种说法:一、是冤家会遇,如眼中钉,产生仇恨。一是前生冤缘结为六亲眷属,一处同居,互为恼气,仇怨之人,欲离偏合,冤家路窄,无可回避,汝看苦不苦呢?诗云:‘苦事情面皆欲躲,谁知夙业自相招,兵败张巡思作鬼,身亡萧氏愿为猫......’。我也有句诗道:‘好将释教善缘结,看成莲池海众看’。

  七、供不得苦——凡间那有实足无求之人?名利福寿,凡所欲事,梦寐以求,则死愁苦或愤怨。如贫贱无子,贫困多累,念书落选,营商亏本,诸如此类,欲求偏失,亦乃人生一大憾事也。诗云:‘扬帆屡见沉舟客,挂榜偏伤落选人,毕世耕作易充饥,频年纺织尚悬鹑......’。余意:‘得失荣枯皆有命,穷通寿夭总由天’。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即色受念行识。‘炽’——炽热也。衰——浩繁也。阳——障蔽也。是道这五种法能障蔽吾人本具妙觉至心,使之不得浮现。色阴即所感业报之身,受想行识四阴,乃触境所起幻妄之心。由此幻妄身心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境,起惑造业,招集忧?。依眼等五根,缘色等五尘所起懊恼属色阳。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懊恼为受阳。依六识驰念法尘所起懊恼属念阳。依七识恒审考虑所起懊恼属行阳。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懊恼属识阳。此五阴懊恼如火炽盛,尽夜燃众生的身心,苦不可言,当急用聪明以祛除之,一句弥陀即聪明火也。诗云‘强制身心苦事多,哀声无地可号吸!肝肠断处情难断,血泪枯时恨已枯’。余意‘三界无安同火宅,何如念经往西方’。此五阴炽盛苦,乃所有诸苦本。八苦中前四苦属身所受,后三苦属心所受的苦楚,最初一苦总括身心。又前七种是别(别指一种),乃过来所感之果,后苦是总(总括诸苦),乃此刻起心举措,为将来得苦之果。因果连累,相续不休,无期苦楚,何日摆脱?可不惧哉!各人当速念经求生也。另外另有天下大乱,兵器水火,风雨雷电甚至寒著侵迫,蚊虱蛀啮等苦,若扩而充之,道不克不及尽。

  总之,下去所说三苦,乃三界众生之所共受者。其次的八苦,即单指人性而道,乃所有人类各皆有分者。不怕您是尊为皇帝,富比王侯,也不准情面的。所谓上自总统,下至黎民,不管贵贱,没有分男女,出一个能够免者,亦没法可回避也。更道不幸者,又生正在那浊世的原子时代,弹雨烽火,随时随地,皆有蒙受惨难之能够。但细想之,咱们全部人生不一个没有埋正在苦楚之中,三界火宅,人世苦海,实不虚语也。

  或许有人道:‘前之四苦当然人人所不克不及免者,至于后之四苦,贫贱人们或可免之’?问:人之平生,相对不可能恩爱常聚,个个有缘,所求快意之事,何况贫贱人们更有他的特殊苦楚——如防守匪贼,护卫位置,惊惧陵犯,甚至姤忌谗谄等,那不是苦吗?只有及时行乐永无这些苦楚工作,经云:‘名尚不闻,况且究竟’!我人何不赶紧念经求生净土?

  讲到这里,我再声名几句话:普通无释教知识的人们,屡屡误认释教为悲观为厌世,此中却有多种缘故原由,就是此刻所讲的人生是苦,那一句话也是被误会在内的一条疑案,他们的意义是,倘若全部人类皆如佛教徒的感到人生是苦,个个厌世而皆跑来还俗修行,那么,世界不是要绝种吗?人生借成个甚么体统呢?唉!那皆是基础误会了,却也不克不及怪他,由于没有深明了释教的本相所以然。实在释教是踊跃的,是救世的,并不是叫咱们一知了苦,便讨厌人生一件事也没有做,皆要跑来还俗了。相反的,是要咱们一知了人生的苦楚,当要勇猛精进,就义个己去想法,去改良人生,救援人群,这才是释教本心——踊跃救世的精力——孙国父道:‘释教以就义为主义,援助众生’(正在甲士精力教育会讲),又梁启超老师曰:‘舍己救人之大业,唯释教足以当之。又云:‘释教之崇奉乃智信非科学,释教之修持,乃兼善非独善,释教之精力乃救世非厌世’,观此则以释教为悲观厌世之误会者,可得瓦解冰消矣。固知可能感到人生的苦楚,非仅不是悲观厌世,同时即是为鼓起踊跃救世的精力,如释教教主释迦牟尼佛,目击其时的阶层轨制,普通被为仆从的人民所受压迫之苦,及当前去出游四门,观感老病死等所有苦楚,故促发其还俗求道之心,遂来参究人生受苦的基础,跟踊跃研讨消除苦楚之方式,终于最初告竣目标,说法四十九年,救度有数众生离苦得乐,建立了救世救人的释教。如国父中山老师果痛感满清帝制之弊恶,深知大众受那独裁压榨,和弱小民族穷户等的苦楚,以是就义个己数十年的精神,缔造三民主义出来,令所有同胞失掉自由对等之乐。至于世界上所有宗教家,革命家亦莫不皆然。

  人生凡间,没有甘愿宁可没有惬意的事是良多的,那就是苦,释教有令人们要求或改革一个真善美的人生,真善的凡间,失掉甘愿宁可而惬意,甚至取得降生的事实摆脱安泰,也莫不以知苦为起点。我敢刀切斧砍地说:若没有感到知苦者,则人生无改良的需要,民气无朝上进步的愿望,无退化的日子,也不须发生许多革命家与宗教家,就是释教也用没有著的了。

  要而言之,若无感到到众生生存竞争,以强凌弱之苦楚,和其时印度的阶层轨制一班仆从性的人民所受压迫之苦,跟最初游四门所观觉得的老病死等苦楚,而策划其还俗求道之心,则焉能增进其成为三界年夜导师,凡间年夜巨人的释迦牟尼佛呢?若非春秋战国的情境,又焉能制出这位孔圣老夫子出来,若无满清帝制的弊恶,人民受独裁厌迫的苦楚,又焉能制出三民主义,造诣 孙国父的伟大功劳呢?

  故苦之一字,诚为成佛成圣的年夜因素,即改良人生,退化社会的原动力,咱们负有弘法是家务,利生为奇迹的僧伽们,亦当依此为度生准则,以降生精力干出世奇迹,务令一切众生同得摆脱安泰为目标。


参考资料

Copyright © 2002-2030 慈心代放生中心 慈心代放生中心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