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适合放生地点,成都文殊院生活体验营果辉法师讲解《十善业道经》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01-18 浏览:895次

一、上海妙音放生群

1、果辉法师讲授《十善业道经》,教导大家对自己负责任

2、法师的开示精彩绝伦,认真记下来细细咀嚼

3、大菩文化四川讯2013年10月2日,成都文殊院第十四期寺院生活体验营进入第二天。上午9时,空林佛学院讲师果辉法师给营员讲解《十善业道经》。不论是在家修行还是出家修行的佛弟子,《十善业道经》的内容都是最基本的修学方式。法师用这堂讲座来指引营员走上学修之路。

4、践行十善业对自己负责任

成都适合放生地点,成都文殊院生活体验营果辉法师讲解《十善业道经》

5、果辉法师在开示中为营员归纳总结了《十善业道经》的作用及内容。他认为,《十善业道经》的作用总结起来就是“对自己负起责任”,也就是对身、语、意三个方面负责。对“身”负责,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对“语”负责就是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对“意”负责就是不贪、不嗔、不邪见。这就是“十善业”。

6、改变自心能获得幸福生活

7、人人都想获得幸福美满的生活,可常常又事与愿违,在追求幸福时反而更加痛苦。法师针对这一问题告诉大家,人们今天生存的世间之所以有不同的生命现象,就在于“心”而产生的不同作用。因此,想要获得幸福的生活,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心”,让心趋于“善”。有营员感叹,“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太重要,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之心。

8、“杀”与“不杀”不是关键尊重生命才是真

9、法师在讲到“不杀生”时,语重心长地开示说,杀生的原因究其根本并不在于杀或不杀,而在于自身对生命的不平等心、漠视,甚至歧视。从因果的观点来看,你今天吃掉的某个生命也许就是前世的父母。法师说到这里时,当即让营员发出惊叹,深感杀生的严重性。

10、一位曾在文殊院青年佛学会闻熏班学习过的营员告诉记者,当时在班里学习过《十善业道经》,但今天再听又有了更多新的认识,特别对于“不杀生”更是生起了警惕之心。

二、巴西龟一般到哪里放生

1、从报到入营到10月2日,营员们已学习了《二课合解》、《八关斋戒》及《十善业道经》,对一个佛弟子入门时应该了解的佛法知识基本有了认识,多数营员表示认同,并且觉得离开寺院后应该继续深入学习,认真安排每日的早晚课。

2、成都文殊院生活体验营宗性大和尚为众开示

3、成都文殊院第十四期寺院生活体验营开营

4、文殊院坐落于天府之国成都市中心,占地90余亩,四川著名佛寺,全国佛教重点活动场所,中国佛教禅宗四大修持场所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时改称“信相寺”。后毁于兵灾。传说清代有人夜见红光出现,官府派人探视,见红光中有文殊菩萨像,便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称文殊院。1988年新建一座千佛和平塔(铁塔)初建于隋朝,原名信相寺,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明朝末年,该寺毁于战火,康熙年间,慈笃禅是由在废墟中结茅打坐,诵经修持,于禅定中出现红光,化出文殊菩萨形象,谓其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因此改名为文殊院。

5、文殊院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1600平方米。天王殿、

6、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庄严肃穆,古朴宽敞,为典型的清代建筑。两旁配以禅、观、客、斋、戒和念佛堂、职事房,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两相对峙的三檐式钟鼓楼,钟楼里悬有4500多公斤的铜铸大钟一口。观音大士像为青铜铸造,可称雕塑精品。护法神韦驮像,为清道光九年(1829年)第七代方丈本圆用青铜翻砂铸成,工艺精细,童颜神态,体现了“童子相貌,将军威仪”。还有一尊列为“空林八观之一”的缅甸玉佛,是院僧性鳞和尚于民国11年(1922年)历尽艰辛,步行募化到缅甸请回的。另外,院内还有大小300余尊佛像,无论是石刻、铜铁铸造,还是木雕泥塑,均具有文化艺术价值。

7、文殊院还珍藏有许多珍贵文物和上万册佛经、文献,如院僧先宗等3人刺舌取血书写的“舌血经书”;明神宗的田妃刺绣的千佛袈裟;清杨遇春长女以自己头发绣制的水月观音。院内所藏唐僧玄奘顶骨尤为珍贵;1942年在南京发现3块唐僧顶骨,现在一块留存南京,一块送往西安,因成都是唐僧的受戒地,一块送给成都。游人还可在文殊院茶室品尝四川特有的盖碗茶,手捧茶船、茶碗、茶盖,耳听民间艺人的弹唱,可尽情领略川西风情。文殊院交通指南:文殊院位于文殊院大街,距骡马市购物中心仅10分钟路程,乃清代川西“四大丛林”之是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佛教寺庙。其前身是唐代“妙圆塔”,宋时名“信相寺”,明时毁于战火。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重修之后改称“文殊院”。文殊院现有铁铸、铜铸、石刻、玉雕、脱纱、彩塑等工艺精湛的佛像200余尊。照壁上雕刻的“文殊院”三个金字系康熙年间该寺慈笃海月禅师书写,院内的文殊菩萨代表智慧之神,吸引着香客们前来烧香祈祷。

8、文殊院文物荟萃,宝物众多。寺内供奉大小300余尊佛像,有钢铁铸造,有脱纱、木雕,有石刻、泥塑,十分丰富。从年代而论,有出土的梁代石刻,有唐宋年间铁铸戒神,更有清代青铜铸像,还有缅甸玉佛,这些塑像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为我们研究古代雕塑、铸造等工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寺内还珍藏明清以来书画珍品,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1702年御赐文殊院的“空林”墨迹,以及康熙临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海月》条幅。此外,还有印度贝叶经、唐代玄奘法师头骨、唐代日本鎏金经简、千佛袈裟、发绣观音、挑纱文殊和舌血含宝等佛教文物。

9、此外,还有印度贝叶经、唐代玄类法师头骨、唐代日本鎏金经简、千佛袈裟、发绣观音、挑纱文殊和舌血含宝等佛教文物。印度贝叶经是1887年寺僧明宽法师从印度请回的一部佛经,十分珍贵。千佛袈裟为明代祟祯皇帝的妃子所绣,绣工细美,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仍保存完好。发绣观音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陕、甘总督杨遇春之女用自己的头发绣成的一幅水月观音像,衣纹、毛林全用经文组成。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挑纱文殊为清代女信徒吴贞女用挑纱的方法制成,远看烟水茫茫,很象是绘画,十分精美。金刚经宝塔是清光绪八年(1882年),杨光坼用绳头小楷抄写《金刚经》,全部经文组成一座宝塔,远看是图,近看是经。舌血含宝是指清朝时有三位和尚用舌血书写的《华严经》、《楞严经》和《法华经》等经书。

10、藏经楼还珍藏着宋代墨龙、明清时期破山、丈雪的书法、碧眼、竹禅的绘画以及书法家何绍基、郑板桥、张大千、丰子恺等人的书画作品。文殊院以它优美的园林、庄严的殿堂、众多的文物吸引了大批中外来客。文殊院的素撰佳肴也闻名退还,中外来宾争相品尝,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参考资料

Copyright © 2002-2030 慈心代放生中心 慈心代放生中心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