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红莲社放生团简介,唯识简介:唯识简介十七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3 浏览:267次

一、什么乌龟适合放生在河里

唯识简介:唯识简介

唯识者,即遍计所执性,亦即妄有。此妄有之相,依他起性,为修学者所应识。修学者依此分五重次第:唯识行,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真有;真如,真如理体;无漏正智,无漏理体。此境行果三字,皆不可不知。

唯识义理虽无量无边,但总括来说,不出境、行、果三个阶段而已。明唯识境,修唯识行,证唯识果,即是修学佛法的基本原则。境为所观之境,指上来所说之教理:如性识之别、八识四分、三量三境等。已知境界,即当起而修行,最后才能永灭诸障,证得菩提涅盘之果。有谓:修行如行路,若能认识环境(境),走上正路,则成佛路途虽远,只要步步踏实(行),终有成就之期(果)。反之,若不认识环境,盲修瞎练,误入歧途,则只有随波逐流,永远在生死海中浮沈而已!因此,修学佛法,境行果三字,不可不知。

关于唯识境,至上期为止,已说个大概,今当继续略说唯识行,所谓「唯识修观」。一切佛法,说到修持上,千万法门,皆不离「观」之一字。虽「止观」,其实只是一个「观」字,因为此二者系一件事,止者止息妄念,观者观照所修之法。如修净土法门,初下手时,要万缘放下(止),全神贯注,系念于阿弥陀佛上,口念耳听,自念自听(观),久久练习,妄想脱落,智慧即生。又初下手摄心一处,必十分作意,方能摄得,可见此中即有观,故说来说去,只有一个观字。修观方法,虽各宗不同,但其指归则一。如天台宗之空假中三观,华严宗之四无碍观及法界观,密宗有道场观、阿字观,禅宗之看话头也是观!净土宗念佛,即念即观,若妄想纷歧,散心念佛,则不得受用,必须口念耳听,如此念佛,则妄想无从起,如此即是观!因此修行莫要于修观!

菩提红莲社放生团简介,唯识简介:唯识简介十七

今即简介唯识宗修观之法。又分二段,先说三性观法,次说五重唯识观。说三性观法前,须先简介五法。因三性观法,不离此五法故。五法者何?楞伽经,唯识论,将一切有为、无为、有漏、无漏诸法,归纳为五法:二、素食放生怎么做

相,指森罗万象之事物,情与无情,何止千种形态,万种相状?形相虽各各不同,总名为相。

名,依彼种种相,假设种种名,以表显诠释之。广五蕴论云:「于诸法自性增语」谓之名。

分别,在万物之相和名上,思量之,识别之。如人闻「名」,则其物体之「相」,必浮于心,于是有所谓之大小、高低、美丑、是非、善恶等妄想出现,谓之分别。

正智,指无漏心心所,离虚妄分别,了前诸法,如幻如化。乃一种清净无染、正确无谬之智慧,谓之正智。

真如,由前正智而证得之不变不异之真如理体,谓之真如,理因智明,智因理发。

此中前二是所变境,第三是能变心,能变之心自缘所变之境,所谓「自变自缘」。以上三者皆属有漏法。

第四正智,是就所变境上,观其自性,离常离断,契于中道,属无漏法。

第五真如,是心境一如,湛然寂灭。非言谈所及,非思虑能到,唯有清净无染之正智,方能正确的与之契合。

已说五法,再说三性,以五法又可归为三性:

遍计所执性—遍计,就是周遍计度之意,指一般凡夫迷倒之妄心。所执性,指在迷心之前所妄现之我相法相。此当情现相,即叫遍计所执性。其实万法因缘生,何来真实之我、法?所谓之我、法,只是在迷心之前才有,并非真有。如在暗夜见麻绳,误以为蛇,蛇乃妄有,理上则无,是心外法,应遮遣之。


参考资料

Copyright © 2002-2030 慈心代放生中心 慈心代放生中心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