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觉长老:一尘不染证禅心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01-11 浏览:230次

  古德云:“尘劳迥脱事十分”,什么是“尘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攀登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成“劳”。眼睛无论看什么,看好的还好、看坏的还好,看久了之后就会疲倦,为何?外面的色尘刺激我们的眼睛,就昏沉、疲倦,就麻木了、中毒了,这便是“劳”。耳朵听外面的声尘,无论听什么声音,好的、坏的,听久了,耳根还会劳累。色、声、香、味、触、法,全是尘劳,所以《老子》说:“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聋;五味使人口爽。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疯。”跟佛法是一样的原理。

  截流溯源 直指同心专心

  盼望六根没有染六尘,如禅宗祖师所说的“无住生心”、“百花丛里过,片叶没有沾身”,净土宗所说的“莲出淤泥而没有染”,全是一样的事理。这个心跟莲花一样,臭水还没有着,香水还没有着,一尘没有染。

  净土宗是用莲花来比方,禅宗则是直言不讳,“百花丛里过,片叶没有沾身”,如《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根对六尘时,无住、没有染着,“见境没有生贪爱,于理没有生离别,没有于理中生离别,是故其中最吉利”,见到外面的境地,无论是顺境、窘境,没有管是美、是丑,一个是静境、一个是动境,没有管什么境地,没有贪、没有爱,没有与、舍没有得,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汉来汉现,胡来胡现”,镜子中什么来就现什么,照了之后,什么都没有;我们这个心没有能有一点器械存在,这便是没有染尘。

  “理”,便是菩提之理,这念心了了清楚,如如没有动,只有这一念菩提心、无住心,便是把它耽误,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皆没有要理它,便是坚住正念,随顺觉性,这便是理。“没有于理中生别离,是故其中最祥瑞”,这个中央是最平安、最祥瑞、最光亮、最安闲的。

  要想掩护自身,就必须掩护这念心。常人没有了解这个事理,随处往求神、求安全,真的有神能够掩护您吗?没法。只有自身掩护自身这念心,才是最安全的。俗语说:“但求心中无愧,何需门上有神?”只要心傍边无愧,没有贪、没有瞋、没有痴,具足慈悲喜舍,走到那里全是净土,心净则佛土净。

  动中没有动 片叶没有沾

  建行必必要先邃晓这个原理,借使不邃晓这个原理,岂论建什么宗派,绝对建不成功。所谓“尘劳迥脱事十分,紧把绳头战一场”,“绳头”,便是动机。动机跑了,就把它拉回来;昏沉了,就动一动,当下这个觉心要作主。“不经一番冷透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借使不在这里用一番功,存亡没有办法了,道不克不及现前。邃晓了道能力建,如何建?便是“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维摩诘居士看到舍利弗尊者正在打坐,问:“舍利弗,您正在这做什么?”舍利弗尊者说:“我正在这打坐。”维摩诘是金粟如来转世,作用释迦牟尼佛宏扬佛法,普渡众生。维摩诘居士报告舍利弗尊者:“于三界没有起程口意,是名宴坐。”目下当今社会上有所谓大乘禅功,也有建感到,买通任督两脉,建气功,这一些取道毫无关系。

惟觉长老:一尘不染证禅心

  所以,佛法告知我们要回光反照,两眼往内看、两耳往内听,看到外面的地步时,要触物起照,“凡是一切相,皆是虚妄”,把它照破,维持这个觉性。念经的目标也是一样,便是把眼、耳、鼻、舌、身、意收回来。持咒、诵经也是如斯,任运维持这个觉性,没有贪、没有瞋,没有与、没有舍。

  禅宗祖师说:“百花丛里过,片叶没有沾身”,我们这个天下便是“百花丛”,形形色色,什么都有。看到表面好的地步,没有生贪爱;看到坏的地步,没有起苦恼。这念心始终了了明白、历历落落,这便是《金刚经》所说的“无住心”,干到了,成道就有期待!(接自《中台山月刊》)


参考资料

Copyright © 2002-2030 慈心代放生中心 慈心代放生中心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