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成长宝典:与唯识学一起探索生命的真谛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4-04-26 浏览:755次

读书俱乐部的理智答案

问:佛教的 "心 "与一般哲学的 "心 "有什么区别?答:业由心造,心是主观能动的。佛教的心不是一般哲学的心。佛教的心是一种本质,是一种 "性";它的作用是包含在万法之中,所以说到心,就离不开物,真心离不开万物。它是一体的,是总和,是不能分离的,就像一般哲学中的 "唯心主义",是分离的。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它们都是分开的,分开了就有问题,看问题就难免片面。如果把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就会比较清楚,这是最实际的。有很多人误解,认为佛教是唯心主义,为什么?为什么呢?他们讲心,却不知道佛教的 "心 "不是一般哲学的 "心"。佛教讲 "心 "就有 "色",讲 "色 "就有 "物",讲 "物 "就有 "心"。谈 "物 "就谈 "心"。你不能把它分开来看。有什么样的 "心 "就有什么样的 "相","相 "是由 "心 "改变的。造业之后,所受的 "正报 "和 "依报 "是不同的,各有各的天地、问:唯识学中依他起的 "缘起 "与中观学的 "缘起 "有何不同?答:中观学讲因果,讲因果律,但具体解释还是以唯识学为主。中观就是般若,汉传佛教叫般若,藏传叫中观。首先是破 "执",破执着,破我执,破法执,怎么破?怎么破?就是把一切缘起比作梦幻泡影。般若经》有十喻,《金刚经》有六喻。一切皆因缘、因缘、因缘。这就是中观思想,至于这个 "因 "怎么说,"缘 "怎么说?这是中观的思想,至于这个 "因 "怎么说,"缘 "怎么说?唯识是立、是破,而中观讲业空,从空中显业,重在破,重在空。当然,这个空不是空洞的空,也不是渺小的空,是执着的空,如《金刚经》所说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什么相?我相、法相、非法相。我相是执着五蕴为 "我",法相是执着一切现象为真实,非法相是执着 "我 "为 "非我"。问:请解释分别意识之 "识 "与唯识之 "识 "的区别?答:唯识的 "识 "是指八识,八识各有功能,而分别识的根本是第七识,也就是末那识,也就是我执识,凡是有我执的地方,就有内外相分、我法相分、能所相分,就会产生执着,从而产生 "我贪、我所贪",这是由虚妄分别造成的。这是虚妄分别造成的。这种分别心与正确的观察是有区别的。学佛之后,如果有正知正见,再加上禅定的力量,遇事不迷失心智,就会善于观察,这就不叫分别,角色就会发生变化、 从污秽的种子变成清净的种子,积累多了,到了见道的境界,也就是禅宗的 "顿悟 "境界,就能彻底改变,转识成智。这个 "意识 "就不叫 "意识 "了,而变成了智慧,这就是 "住妙观察智"。因此,我们应该善于处理这种 March 16, 2003 in北京三学读书会正本整理

心灵成长宝典:与唯识学一起探索生命的真谛


参考资料

Copyright © 2002-2030 慈心代放生中心 慈心代放生中心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