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揭秘《楞严经》中第七十三相分之秘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4-04-26 浏览:382次
阴阳五行:揭秘《楞严经》中第七十三相分之秘

七十三

圣阴区域

阿难,你要知道,当你坐在道场中时,你就会摆脱一切念头,如果你的念头完了,你就会摆脱一切念头,你的精气神都会变得清明,你的记忆也会清晰如一。住此入三昧时,如大黑暗中明眼人,精气妙净,心无所照,谓之色阴界。

这就是所谓的色阴区。可见色阴之因,以辨魔境。首先,"色阴 "是指被 "色阴 "所覆盖的区域。"真心 "本是微妙无垠的,却因被 "色阴 "所覆盖而无法放出光明。魔是黑暗,阴是遮蔽,所以众生世界是魔的避难所,因为色心五阴遮蔽了真心,失去了一真法界。今若归真,必除身心五阴,以复一真觉体。色阴将破,阴境随心转,积习随愿化诸境。思之则堕魔道,悟妙明心则无咎。坐道场者,初入禅定,即能观想。万念俱消,于一切时一切处,心精不杂,明而不昧,静而不动,念念不记,念念不忘,记忘如一,当于此地入三摩地,是直心是定念之本。即在定中,如明眼于暗处,因色阴未蜂色阴尽之相

眼明十方,无复黑暗,则色阴尽。此人能超越刹那浊流,见其本源,能固妄为本。

此为色阴尽之相。随着禅定的深入,心光渐明,黑暗消失,十方世界豁然开朗,成为光明的世界。此时,精性妙净,心光遍照,可观五藏六腑之内,山川之貌,无有阻隔,是名色阴尽之相。色阴既破,色空俱亡,十方三世皆灭,故超劫浊。回观色阴之源,本固妄为本。

色阴十相如下

1. 精气外溢

阿难!当于此中,修习妙明,四不织造,小择其体而能出焉,此之谓精溢前境,而功用暂得如是,不为圣证,不为圣心,名善境界,而若圣悟群生,即受恶趣。

此色阴未破,便有十界。离念则修心体。离色修心,妄念渐消,体性不存,四大不织,无有障碍。顷刻间,心光显现,似能出障生心,谓之精光四溢。其实色阴未破,功用暂如。如果不证圣明,这就是功用的善境。若证圣明,则受魔邪。

二:精子的内流

阿难!阿难!此是心已研析身之妙明,身已内通,忽于身中拾取风车,身似风车,身无伤损。此则名精气溢形,而精气所行,暂为如是,不为圣证,不为圣心,名善境界。若有圣解,必受群邪。

此色阴之第二境也。复次观身之心,习之妙明,心之光明,四大洞明,故于身中拾取针轮,身不毁,此名精气内流。人修精时,虽色阴未破,而色质已空。这种精气溢出是暂时现象,不是圣证。不证圣心,是善的境界。若证圣解,则为魔所扰。

三精气团

此心法,内外相研,当魂与志与神,除身之外,余体皆涉,互为宾主。忽于空中,闻声说法,或闻十方具秘密义,此谓精魂渐离,成就善种,暂作如是,不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则受群邪。

此为色阴第三境。阿赖耶识受四大之体,魂魄意志精神六气之体,各有主藏。即魂藏于肝、神藏于肺、志藏于脾、意藏于胆、精藏于肾、气藏于心。此时止观不二之心,研妙明文之性,定功渐次深入,内体外境四大虚融明彻,五藏皆空,六气不依,除身根受持之感外,其余离身入体互为宾主。自昔闻种熏习,因禅定故,忽于空中闻法声,此谓精气渐离,成就善种。此乃一时显现,非是圣证。

魂将魄天地有六气,谓阴阳、阴晦、风雨。人亦应有六气,而气之升者为魂,沉者为魄,敛静者为志,分散者为意,充和者为神,浸润者为精,六气为体,体为用,即色质之总相也。

互为宾主之言者,魂本升,而又能沉,气本沉,而又能升,余以四会精神为例,是故互为宾主。

四心与魂

而此心,清露明澈,内有光明发明,十方遍满延福檀色,种种如来,尔时忽见毗卢遮那天光台上,千佛围绕,百亿国中,并有莲花、 无不显现,此即所谓心神启染,心光研照诸世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为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必受群邪。

此为色阴第四境。静心观察,研穷身心明彻,心光焕发,华藏世界尽显。这是修行者从前面的经论闻思中,在八识田中留下的印象,心魂因闻思熏染而开悟染灵,因而能在研穷的中心光明灿烂,照彻世界,名心魂开悟染灵。此非暂得之圣证也。

五点压抑

此心又能研观不停,抑压降伏,止观超越,忽然十方虚空变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出现,无有障碍,青、黄、赤、白,各各清净显现,这叫抑压之力的过患。此非圣证,若无圣心,即是善境;若有圣悟,即受群邪。

此为色阴第五境。又以禅定照心,修妙明心体,观察不停,绵绵密密,镇压心念,降伏妄想,止力超越,定比智慧。此时,忽然十方虚空变为七宝色,此即名镇伏力超。暂现境界,不为圣证。

六密洞察黑暗

又此心精研澄明,光明不乱,忽于夜半,于暗室中,见种种物,与白昼不异,而暗室中物不除,此谓心精密澄明其所见,观洞幽暗,暂现如是不为圣证,不为圣心,名善境界,若为圣悟,即是群邪。

这就是色阴的第六境界。此定心研究澄明,精心而发光,定中有精光不乱性、定慧等,在夜间暗室中能见种种事物,如白天所见,而不为心孔之光所照。这是因为心光太细,能洞察黑暗。这不是圣证。不思证圣果,即在善境界。若明白证圣果,则堕入魔境。

七大心入清净

有了此心,四肢忽然变得与草木无异,火烧剑击,却毫无感觉。然则火不能烧热,纵割其肉,犹如伐木,此之谓尘和,行四大之性,一向入净。此非圣证也。若无圣心,即是善境。有圣解,则受群邪。

这就是色阴的第七种境界。昔者禅定观心,虚融四大,内身心,外天地,全然忘却,虚空无碍,圆融入虚,远离执受。故不觉草木,不觉刀火,是名四大清净于虚。暂非圣证。尘与人,身世皆忘,内尘外尘合二为一,然四大之性仍未全忘。如果再加上研究的力量,将四大性置换到虚无的地步,那就一直入于清净了。

八念处

而此心,成就清净,清净心功,顿见大地,十方山河,尽成佛国。遍身七宝光明,又见恒沙诸佛如来,遍满世界,楼阁殿堂,金碧辉煌。下见地狱,上观天宫,无有障碍。此则名极乐凝思之深,思之久成,不为圣证,不为圣心,名善境界。若有圣解,必受群邪。

此色阴第八境也。而此照心,研妙明,乐求极静,成就清净,功到极处,心即清净。故忽见大地山河皆成佛国,以七宝色光遍满世界,诸佛满空,地狱天宫刹那即见,得无障碍,此谓心照凝思久用成念。不为圣证。乐累者,乐求净心,厌染境界也。

九逼飞出

而此心者,读书远近,忽于夜半,见远方市井街巷,家人眷属,或闻其言,此谓心之蛊惑逼极飞出,故多见之,不为圣证,不为圣心,名善境界。若为圣解,必受群邪。

此色阴第九境也。以此禅定照心,研穷致远,忽于夜半,见远城街巷亲戚。这是因为观照之力被逼到了极致,似觉有相之心出,暗不可隐,境不可隔。又不能作为登圣位之证,若不证圣,则是境界乖矣。若证圣念,必为邪魔所扰。逼心,谓学妙法明以求深远,工夫逼到极处,似觉妄理相应相飞出。

十蕴受鬼神

又此心,研之,见善知识形变,无故少择,种种变化,此谓邪心含灵,或由魔入其心,无端说法,悟其妙义,不为圣证,不作圣心,魔销矣。不为圣心,则魔消。若有圣悟,必受邪魔。

这就是色阴的第十种境界。而此禅心,穷究至精至极之境,色阴将破未破,魔宫震动,诸魔嗔怒,必来扰多。或前世邪师闻熏邪法种子,定研修变,使禅定行者,妄见善知识形变,或作佛身,或作菩萨身,此皆由邪心含魔魅,或天魔入心之无端说法,皆是魔魅,不为圣证。凝神愈深,魔愈盛,宜防之。

色阴经》结语

阿难!诸如此类的十种禅那,都是色阴与心相互作用的结果。众生顽固不化,不自思惟,遇此因缘而不自知,妄说成圣,是大妄语,堕无间狱。应依如来灭后,于末法中,宣说此义,勿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护持,成无上道。

色阴将破时出现的十种禅定,是禅定与色阴妄念的较量,互有胜负。如果色中的每一个善境都被发现,即是禅定的开合之力暂时战胜了妄念,使心性之光得以显现。但是,心的暂时开合,又是妄念胜过禅定之力的表现,心还是不能动,不能开。因此,当禅定的力量得到领悟时,前十境界就会出现。众生无知颠倒想,不自量力未久,惑不认暂开合,何来圣证?妄言证得圣果境界,乃是导致无间狱的大妄语。当依佛语,宣说悟魔之业,以护行者,入无上道。


参考资料

Copyright © 2002-2030 慈心代放生中心 慈心代放生中心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