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禅修入门教程:学习黑白无常竞赛背智慧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4-04-17 浏览:385次

持戒 - 黑白无常种族的游戏规则

持戒

在本章中,我们将讨论 "和解戒律",首先要讨论 "戒律 "部分。"戒律是工具,是蓝图。对个人而言,它是行为准则、实践规范、人生蓝图;对团体或组织而言,它是规章制度体系、组织架构;换句话说,它是我们开展精神项目的一套基本公式。换句话说,它是我们开展精神工作的一套基本公式。我们用现代语言来定义它,所以不要被旧语言所束缚。

戒律不是枷锁,它是一种行为准则、行为规范,想要修炼有成,就要有规矩;简单地说,戒律就是我们与黑白无常之间竞争的游戏规则。如果足球比赛没有规则,没有输赢,那就不叫足球比赛,也没人愿意看。如果你想在修行中取得成功,你就需要遵循一套标准,但这些标准并不是要把你限制在 "这个 "或 "那个 "上。一个修行者应该非常自在、畅通无阻--在各种规范之下,他非常清楚,但也非常自在。没有这套规范,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的练习和训练是正确的、成功的?这个赛跑是人生最大的赛跑,不仅要与黑白无常赛跑,还要与阎罗王赛跑,与三界内外赛跑。

修炼是走出三界的希望,那么你要用什么方法才能走出三界呢?戒律不足以出三界,它只是证明你已经或尚未出三界。如果你在道场中,执事让你承担一项任务,你能欣然接受吗?还是抱着 "没关系 "的勉强心态?我们并不是说,你必须在道场中担任执事才能有所成就,而是说,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你的心态。如果你说:"嗯,这是我们当初就应该做的事......",那你一定会成就,因为你的心已经成就了,并不是因为你做了这件事才成就的,所以我们要清楚这一点。上次冬季闭关时,有两个人,别人都在睡觉,他们却要去洗澡;别人的衣服都晾在阳台上,他们却要用烘干机把衣服烘干。好不容易一起练习了,却不能和大家和睦相处,很难完成练习任务。这不是事的问题,而是心的问题。戒 "是世尊制定的佛戒,"律 "是共处的规矩,无论是世尊制定的规矩,还是与大众共处的规矩,都要能欢喜承受。这不是 戒是行之首,戒是学之首,戒就像一个工程的设计蓝图,所有工程的实施准则都是按照这个蓝图来进行的。因此,在开展生命改造工程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所有的戒律,作为我们开展工程时的准则,这就是为什么说 "戒律是一切行为的基础,一切研究的依据"。如果你首先明白了戒律的重要性,那么当你来到这里时,就应该放下你在其他地方所实践和学习的东西。不要一来就说 "犯戒的人都会下地狱",也不要动不动就说 "因果报应",因为这种心态是完全错误的。你要知道,因果报应不是由你或其他人定义的,既不是阎王,也不是上帝,它是一种真理。修行者应该有一颗谦卑的心,不要过于浮躁。

虽然我们说 "无量法门,戒学为先",但也不能执着到产生恐惧的地步,但也不能忽视,在这期间要非常注意自己的分寸。以谦虚为例,谦虚无可厚非,但也不必谦虚到对自己没有自信,要分清分寸,勇于承担。

正所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我们想学习禅定和智慧,就必须先持戒。因此,我们通常会建议刚开始学戒的人先学五年,即看清蓝图再进行工程。有些人花了五年时间学习戒律,结果只剩下一条戒--中午不吃饭;他们认为不吃饭就说明自己做得好,其实不然,这是错误的。你必须记住两点:第一,所有的戒律都是用来规范自己的,而不是用来衡量别人的;第二,不要一直把戒律和因果报应联系在一起。破戒会让你无法完成修行,但并没有说破戒一定会让你下地狱。破戒和下地狱有什么关系?不要老是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现在外面有很多谣言,说这个破戒,那个下地狱,这不是佛法,而是恐吓众生。学佛是为了解脱,不是为了恐吓自己,佛也不会恐吓我们。学佛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 "不恐怖自己,不恐怖他人",不恐怖自己,不恐怖他人。

让我们举一个例子。净土宗的慧远大师是道安和尚的弟子,修行很有成就,当他病危时,弟子们急劝他用黑酒治病,但他拒绝了,因为他不想喝酒犯戒。后来,有医生建议他不妨用蜂蜜调理气息,慧远大师推辞了,并让弟子们去查《律宗典》,看能不能喝,但弟子们才走到一半,慧远大师就坐化了。慧远大师以严守戒律而闻名于世,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对戒律非常自在,不犯禁戒,也不畏惧死亡。看,他的生活多么美好!这才是修行人真正的品格,我们应该珍惜这一点,而不是让自己变得死板,"犯了戒就不能吃这个,不犯戒就可以吃那个",那就错了。这才是我们领悟佛陀教诲之美、真理之美的地方,这才是修行者应有的本性。这就是波罗蜜多戒被称为分别解脱戒的原因。它不等同于修持佛法,但它是修持佛法后的验证标准,所以你必须能够清楚地界定它是什么。

无论工程的大小,都必须按照原来的蓝图来进行,才能实现最初的愿望和目标;同样,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也必须按照佛陀这位伟大的精神导师所描绘的人生蓝图,来进行这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精妙的人生改造工程,才能达到人生完美无缺、尽善尽美的终极目标。学佛不比学做老古董,它应该是一项非常生动而美好的人生蜕变工程,就看你会不会欣赏了。如果你看上了隔壁的房子,想把它改造一下,难道不是要先把旧的东西全部拆掉,然后从头再来吗?人生的工程远不止于此。

让我们来谈谈几种情况,看看你是否会有所体会。当你无端卷入是非、诽谤的挫折中,当你的家庭遭受无常的破坏和摧残时,你能感受到内心的挣扎、煎熬和痛苦吗?此刻,就像我们把老房子拆得一干二净,你无法逃避;情况就像身上长了脓疮,有东西挤压、压迫,很'痛'!痛并快乐着。人生的课题就是要有这种感觉,不要一遇到挫折就战战兢兢。痛苦的时候的确很难过,但痛苦过后,又有一种快乐。人生就是如此矛盾,这就是 "快乐 "一词的由来。

当人们想要摧毁你、虐待你,你处于极度焦虑、挣扎和痛苦之中时,你必须承担起来,不要把它变成垃圾。每天,当你遇到别人时,你都会说:"你不知道我有多痛苦,我的痛苦......"。说这些有什么用呢?你必须接受它,时间久了,你可以回过头来看看那些 "当地的风景",然后说:"哦,当初就是这样的,如果拍成电影,不知道会有多美。如果你不去承担,那么你就会深陷其中,整天咬牙切齿,怒发冲冠,满脸阿修罗相。在这个挫折的时刻,你必须看到生命的成长--通过这个挫折,我要如何克服它,这就是所谓的超越。如果你没有以这种方式旅行过,你就很难体验到那种壮观,那种超越的境界。人生的旅途一定要走得很踏实,不能假装没有发生,没有办法跨越。如何在煎熬中跨越,这就是所谓的 "精神工程"。

精神工程本身是非常雄伟、非常微妙和美丽的,这取决于你想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果你总是喜欢扮演 "苦丹 "的角色,那么人生就会很悲哀;当然,我并不是要你扮演 "花丹 "的角色,但如果你想扮演 "花丹 "的角色,那就要看你有没有这个才能,或者说你想表现也表现不出来。在人生的旅途中,你必须承担起责任;对于一个修行者来说,这个萨哈世界是最伟大的地方。我们不管那些想学权乘、小乘的修行人,但想学一佛乘的修行人,一定要在娑婆世界成就;只有在娑婆世界,才有那么多的压力、挫折、障碍;只有在娑婆世界,才会得癌症;在极乐世界,癌症从何而来?有吗?只有在萨哈世界才会有经济不景气,才会有人欺负你、诽谤你、溺爱你、看不起你;极乐世界没有这些。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些只有在萨哈世界才有的挫折,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才能真正修行,离开了这边,你还怎么修行。所以,如果你想成才,只能到娑婆世界来学习一佛乘,学习殊胜的娑婆世界是修行人的宝地,我们要在这里成就。所以,娑婆世界又叫 "凡圣同居土",悟得的人,这是大宝地;悟不到的人,这是凡夫地。所以,我们称这里为普光明殿,如果你懂得进入这个门,你不仅在 "一佛、二佛、三佛、四佛、五佛 "的前世种下了善根,而且已经在无量亿佛中种下了难以言说的善根功德,所以才有今天的因缘。别看我只是说了这么几句话,这不一样,这是真的。

修行人在修行过程中,发愿严格遵守佛陀的戒律,坚持佛陀的制度,不轻易破戒,不随意舍弃。如果想在这场与黑白无常的赛跑中获胜,就必须严格遵守佛陀的戒律。修行人不要赌博,要赌就赌这一把,这才叫真正的豪赌,没有什么比赌上生死更大的了,有这种雄心壮志才叫英雄,真正的男子汉行为由此可见一斑。

初禅首先要学的是定力,这三个月我们会教你证得初禅的方法,然后再往上就可以了,因为我们的目标不是四禅八定、九次第定,而是在出离三界。初禅之后,你要自己来,但如何达到初禅,你要自己想办法;所以,如果你只有禅定的力量,而没有佛的戒律,那你就不能称为 "十力 "的弟子,"十力 "就是十种上智。作为一个佛教徒,一定要守住佛戒,这就像建图书馆一样,一定要按照图书馆的蓝图来建,不要把它建成体育馆;本来我们修法就是为了出离三界,不要为了 "照壁 "而修法,这些都与出离三界无关。大家应该感到很庆幸,因为我们已经把定义给大家讲得很清楚了。

既然已经成为佛弟子,进入佛门,实践佛教体系的生命改造工程,怎么能不遵守佛戒呢?要知道,佛戒不是用来束缚我们的,而是成就菩提的要件,是佛弟子一切行为的指南针,是一切正确行为的指示器,所以我们应该欣然接受。如果你在佛学院学佛,但不持戒,那么福报会很大,因为 "佛事门中,福田第一",但你出不了三界,因为你不持戒,修的是外道法门。如果你在佛学院做佛事,不要只捡便宜,不要学这个学那个,"哦,我只要考 98 分就行了,其他两分无所谓"。我告诉你,如果你只差那两分,你就永远无法走出三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

今生如果不持戒,即使修得再大的成就,要想出离三界,证悟十力的殊胜,还得再回到佛门,在佛戒的基础上完成佛菩提的建设。禅宗的六祖和七祖,都是释迦牟尼佛时代的佛弟子,其中一位总觉得佛法无味,因为这也做不到,那也做不到,就像打球一样,一打就 "哔--停",一动不动就被哔倒了,觉得很没意思。于是他对师兄弟们说:"我下辈子不再学佛了,太麻烦了。于是他就到外道去修行,这下没有了戒律的限制,很快他就高兴得驾云化雨,就这样一直住在外道。然而,当他回首前世时,才发现即使今生修炼得再好,成就还是与前世一样,就像他要施展独门神功时,总是被人 "哔哔再哔哔";在相貌上没有被人 "哔哔再哔哔",但按照因果律,却始终出不了三界。在形相上被吹口哨释迦牟尼佛来到人间后,向他的俗家师父抱怨说:"为什么我用天眼一看,这一世无论怎么修炼,都和上一世一样呢?师父告诉他:"如果你想往生,唯一的办法就是拜入佛门,成为十力弟子"。于是,他转世成了三宝弟子,又到了本尊释迦牟尼佛的门下,成了六祖门下的弟子,后来还成就了七祖。他是一个很高级的人,所以他能够有这种觉悟,但如果你不高级,你就游不出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游回来。所以,你最好还是守好佛戒,在家人守菩萨戒,出家人守三聚净戒。戒律持得好,一切修行功课都容易完成。你必须正确持守《楞严经》中的四种清净戒:断淫、断杀、断盗、断妄;这是根本戒,而酒戒是遮戒,所以不属于清净戒。

华严禅修入门教程:学习黑白无常竞赛背智慧

不可持恶戒,不可无戒,这是在菩提道上善于修习定慧的人。狗戒、火戒、鸡戒都是恶戒;有的人一辈子不开口,禁语就不是这样的禁语;有的人一辈子不理发,就生了清净心;或者一辈子不剪指甲,指甲断了就说是犯戒,这叫莫名其妙戒。外道戒中有各种奇怪的戒律,但佛戒中没有这种无厘头的戒律。因此,在修习禅定和智慧之前,必须先遵守戒律。关于戒律,我就说这么多,个别戒律我就不说了。

和合

分为外调和内调两部分:外调是指饮食、睡眠、起居、心态、习惯等方面的调节;内调是指身体的调节、呼吸的调节和心态的调节。

先说外调。外调可分为两部分:一是 "日常生活调节",二是 "坐前注意事项"。

调节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习惯要规范,如吃素、节欲、责任、担当,不抽烟、不喝酒、不吃酸辣食物;生活要正常,如睡眠不规律、不节制。如果生活不正常,喜欢暴饮暴食,通宵达旦地打牌,或者总是想着淫欲、暴力等不正之风,这些都属于 "不能成器 "的范畴,即使能够在尘劫中进行悟道,也无异于用煮熟的沙子做成美味佳肴,毫无益处可言!

在日常生活中承担责任也很重要。不能学了佛法,就因为忙得没时间去听经、上课,就不做饭、不照顾孩子。哪有这样的爸爸妈妈?你必须尽到自己的责任,这就叫承担责任。道场的工作也是一样,在家人也好,出家人也好,常住也好,管理人员也好,你要把你的工作做好,还要听经闻法,这些事情都要自己想办法去完成。我们常说 "在佛门做事,福报大",因为如果你做砸了,是三宝对你负责。说到饮食,我想提一下吃素的问题。吃素就是吃 "素",但很多人并不是真的吃素,而是 "吃菜花",怎么说呢?素食馆一桌素火腿、素肉、素鱼、素香肠,要价两万元。吃素火腿不能叫吃素,那只是接近于不吃肉,跟那些动物没有坏关系,基本上还是犯了贪戒,还是贪,没有什么功德。太酸、太辣、太刺激、太油腻的饮食都不好,只要上面有一个 "太 "字,就是不好的,要注意调整。有些人快今天,大家既然已经生起了 "皈依三藐三菩提心 "开始修行,就应该时时刻刻想着 "僧伽具足,念念具足",不要有邪念、邪行、邪见,否则就白白浪费了接受这大圆满因缘的法宴。现在,有些人常常把学佛、禅修当作谈天说地的寄托,但这并不是真正的修行。


参考资料

Copyright © 2002-2030 慈心代放生中心 慈心代放生中心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