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心灵成长的捷径:学习准提密法五密法修行的则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4-04-17 浏览:779次

密宗修行原则

修法之前的供养是前行,不可忽视。特别是修法的人往往忘记了这一层,修小乘法门的人更是如此,只知道修法,却不知道供养,这对福报的积累和增长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所有佛教徒都知道因果,而佛法的修持绝对与因果相关。如果觉得需要福报,在修法之前,不管是小乘还是密乘,都必须积极积累福报。

这其中蕴含着很深的道理,并不是简单的想要或不想要的问题。在修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看现世,还要看整个法界。从整个法界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世界与其他世界并不相同。如果我们认为自己不需要,而放弃了这个世界的福报,那么出入这个世界就会有障碍。这就好比开车没有油,会变得非常难开,除非你不开车,否则你能受得了吗?有很多很聪明、很有智慧的人,敢说自己不要福报,但恐怕也受不了苦。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要积极培福。

一般来说,修行人明知今世的福报在他世未必有用,为什么还要积极修持呢?原因有二:一是不知道世间如此,法界也应如此,没有福报难以修行,所以一直修,往往修得太多。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修福时间太长,智慧没有办法增长;另一种是修福太多,在其他世界造成障碍。另一个原因是,即使在其他世界不需要这些福报,如果需要,放下也无妨。

在我们这个世界,有些人觉得自己有很多障碍,但他们可以选择放下。这个世界上的障碍可能是其他世界的祝福。如果你不了解法界,你根本无法看到其中的差别和奥妙,而误以为这一切都是障碍。例如,疾病和痛苦在另一个世界可能是一种福报;我们睡得舒服是一种福报,但在另一个世界就不是了。

夫妻、父子、世间的福报和财富都是很好很圆满的,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被称为圆满、美满,但也会引起各种不同的干扰,比如深重的情执,这就很难修道了。俗话说 "富贵学道难",那么我们是否一定要修炼富贵之福呢?很多世俗观念都与佛教相冲突。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一旦进入了华美之门,就要聪明一点,不要硬着头皮上,否则修行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我们都生活在意识形态的框框里,受其束缚,对世界的另一面一无所知。我们必须学会不假思索,因为用头脑思考大多是单向的。学佛人应该打破这种局限,进入无限的境界。

密宗的主要原则是什么?过去,我们接触的是小乘教法的修持方法。密宗和小乘的修法基本相同,但方法不同。要知道,学佛的终极目标是开悟,出离三界生死,脱离轮回,这在北传佛教中被称为见性成佛。按照这个标准,密宗和佛教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方法不同。尤其是密宗的修行方法多种多样,所以《楞严经》中说:"归元无二法,方便有多门。方法和方便虽多,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

我们总是要求自己的身、口、意保持纯净。我们如何净化自己呢?有三种修行方法。就小乘教法而言,主要侧重于 "意业 "和 "发心"。无论修行者的层次如何,只要意业清净即可;如果意业不清净,就很难有所成就。有些人不注意自己的业力,即使有福报,业障也相当重。小乘的修行是以 "意业 "为主,统摄三业,以意业统摄身口业,以此为标准,逐步提高生命质量。

密宗与小乘不同,它的修行以 "口业 "为基础。在这种情况下,身、口、意三业可以分别修持,清净程度如何并不重要,只要统一到最高境界即可;也就是说,三业分别修持,在成佛之前,口业必须主宰身业和意业,所以密宗又被称为 "真言宗",因为它的修持特别强调口业的修持。

口业 "修行以持咒为基础。为什么不翻译咒语的意思呢?因为咒语是 "意业 "的代表,无需翻译,持咒者自然能够理解。在华严密宗中,由于修行是从口业开始的,所以密宗的所有标准和基础都概括在这四十二个字母中。"华严四十二字母 "是一切密法的基础,其他一切咒语都是从这四十二个音中衍生出来的,从中可以悟出种种妙用。

四十二字母 "是一切妙用的本体,本体中有四十二个门,每个门都是 "般若波罗蜜多"。学会了 42 个字母,并不意味着理解了所有的 42 个波罗蜜多,但只要理解了其中一个字母,就会理解其余的字母。一旦领悟了精髓,就能通过其他方式使用咒语,持诵其他咒语,从而掌握咒语的重点。

西藏密宗的基础是 "唵嘛呢叭咪吽"。这六个音的重音是什么?重音不同,修法就不同,"般若波罗密门 "也就不同。以 "唵 "为重音是一种法门,以 "吽 "为重音是另一种法门。区别在于不同的般若波罗蜜多会导致不同的观想,结论也不同。

藏传密宗承认观想不同字母的效果不同,但从未有人谈论过原因。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华严经》中,但藏密佛教几乎没有接触过《华严经》,所以也就谈不清楚。

"般若波罗蜜多是一切佛法的根本。只有进入般若波罗密,才算是找到了修行的正确起点,而不是成就。没有找到正确的起点,无论怎样修行都是盲修瞎练,这恰恰说明了 "般若波罗密 "在修行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和发现正确的方法和感觉,然后才能开始修行。

通往心灵成长的捷径:学习准提密法五密法修行的则

将近二十年前,我一个人在台北找住处,前一天找到了北投和松山,第二天又找到了艋舺和板桥。台北这么大,到底应该住在哪里呢?一般来说,如果刚开始没有经验,可能会找一个离公司比较远的地方住,然后慢慢调整,慢慢摸索之后,就会摸索出正确的方法和正确的地方。

同样,法界这么大,我们应该把心安放在哪里呢?

我们必须有一个出发点,确定一个方向。生活中的挫折、失望、烦恼往往是智慧增长的基础。没有这些烦恼和挫折,根本不知道如何开始修行。你可以用 "意"、"身 "和 "口 "来修行,但世界上很少有人用 "身 "来修行,因为我们的语言障碍太多,无法清晰地解释如何修行 "身"。什么是 "身"?我们常常搞不清楚,其实直接修 "身业 "就是 "宇宙法门"。

例如,如果你想把一块木头雕刻成佛像,我想大多数人都不知从何下手。如果你告诉人们:"这块木头是佛像。" 大多数人都不知从何下手。木头本身可以变成佛像,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人生体验。意大利石雕大师米开朗基罗说过:"普通人看到的大理石,对我来说就是全部的生命。如果一个人有能力看到大理石中的生命,他就可能与佛陀处于同一境界。华严经》"世尊妙类品 "中说,佛视万境为生命,凡夫视万境为六尘。

昨天还是阴天,今天却非常炎热,放眼望去,明亮舒适,这就是普通人看到的一切。佛陀看境界的角度不同,他通过普贤佛法看 "存在",他直接在那块木头上看到了生命的 "存在"。木头被雕刻成佛像,这尊木像蕴含着雕刻者的技艺和生命情怀,佛像只是表达内在生命的媒介。

在普贤菩萨的法界中,"存在 "就是这样,有没有木头并不重要。如果把木头雕刻成佛像,那就叫佛像,木头只是一个媒介,所以即使没有雕刻的木头也是佛像,这就是 "存在"。真正的境界是,即使这块木头还没有被雕刻成佛像,你也能看到它生命的 "存在",这就是 "身业 "的修行。

这个 "身 "不是指肉体,而是指无所不在的本质。毗卢遮那佛 "无所不在",这就是身业的修行,也是我们的本体。这个法门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法门,但在萨哈世界,越是强大的法门,修行起来就越困难,因为我们的智慧是有限的。不过,我们也不必惊慌或担心,因为虽然我们现在不能进行身业的修行,但我们还有口业和意业的修行。意业属于小乘教法,口业属于密宗教法。

在这个世界上,如何修炼 "身业 "是无法解释的。一般来说,不管是用心修还是用口修,修成之后,自然就会知道什么是 "身业 "的修行。因此,这就成了一种 "成就境界",而不是一种修行方法。从根本上说,"身业 "当然可以修行,但必须等到善根增长到一定阶段后再谈修行,这样才有意义。

在此,我们只简单介绍小乘和密宗的修行方法。一般来说,意行的修法比较容易理解,而口行的修法则需要意行的基础,所以不要试图说直接请同修修口行。诚然,这是一种非常强大和有用的方法,但如果没有接受过意念的基本训练,就很难进入意念的实际修炼。

如果认为修密法更容易速成或容易感应,这是非常危险的,就像从十三楼跳下来,以为是在地面上一样。法门有很多,每个修行人的修行方法也不一样,不要以为自己修了很久,就用所谓的基础来显示自己,这与实际情况不符,拼凑不起来。否则,就好比占据了一个只有五坪大小的客厅,却要摆一套需要二十坪空间才能容纳的沙发,根本挤不进去。

你现在的境界是什么?当你进入道场时,它将如何展现?你不知道。佛法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你不知道这个目标是否正确。正确的目标只有一个,但错误的目标却有无数个。如果不确定目标,就根本谈不上修行方法;如果目标不对,方法又怎么会对呢?这一点在密宗的修行中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两种教法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最好是先听经闻法,了解佛法的殊胜、教义、目标和修行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再进行修法。

作为密宗修行者,不能沦落到专修法术的 "上师 "层次,否则将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密宗修行如果有感应,很快就会获得成就,但如果内心基础不够,感应就会让人难以忍受,即使勉强能够忍受,也一定会走火入魔。因此,一定要打好基础,站稳脚跟,才能挑起重担。

密法的威力很大,用途也很广,但能够承受的人却很少。一方面,我们必须修法,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理解教义。对于佛法的修持,小乘强调一门深入,但如果选择修习密宗,就不要贪多修一法,不必贪多修一法。

如果什么法都想修,比如财富、长寿、健康、子孙等等,到头来可能修不起。修炼法门不需要太多,一天 24 小时都要抓紧时间,只要方法正确,一门能悟,其他法门就能更快地悟。一门不通,其他法门都不通,修炼再多法门也没用。

先说 "波罗蜜多",因为波罗蜜多没有太多限制,只要有镜子就可以修持。如果能建立镜坛,没有佛像也没关系。波罗蜜多法非常简单,修持起来也非常方便。如果连这种方便法都修不好,那就连有局限性的法都修不好了。有些人坚持让别人控制自己,想要更多的限制。他们非常固执,不问个究竟,因为太执着了,这样的人很难有所成就。

我们的道场以 "波罗蜜多法 "为基础,首先要持波罗蜜多咒。一开始怎么持、怎么看都不要紧,但至少要念完十万遍再念,持的时候要想:"这是一面什么样的镜子,是不是在反照自己?这样持咒对吗?我为什么要持准提咒?" 镜子反射出你的脸,所以要从反射的脸上寻找答案。每个人都会照镜子,但如果你想画出自己的脸,却画不出来。我们看不清别人,也看不清自己。

让我们这样来看: "这样用心对吗?我应该如何用心?" 就像问 "你为什么要入佛门?进入佛门后,这样修行对吗?" 从宏观角度来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在这里对吗?我们在其中吗?从微观角度看:每个部分都清楚吗?从这一部分到其他所有部分,一个一个地看,这样才能完成起始视图。

所有这些都必须先做,如果持诵波罗密多咒十万遍后仍无进展,那就再来十万遍。一个现代人要持咒近 50 万次,才能正确地整理自己的心智。你可能有过饭后洗筷子的经历,有一个专门放筷子的篮子,如果只有四五根筷子,一只手抓起来就可以洗干净。但我们的头脑很复杂,不仅是四五个人,甚至是四五万双筷子,所以要做很多整理工作。这就是为什么要花近五十万次才能整理好混沌的头脑。观念和疑惑可以带进来,只要如法持咒,基础就打好了。

我们将准提法作为 "华严密咒 "的前奏,也就是正式练习之前的基本功。注意自己心境的变化!有的人贪心重,有的人嗔恨心或愚痴心重。愚痴的人对他人言听计从,毫无主见。佛教徒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贪心重的人,一种是嗔心重的人。嗔恨心重的人不一定会发脾气,但原则性强,是非分明。有的人犯了错容易发脾气,他们正义感强,爱讲道理,别人讲错道理,他们会让你明白道理。这些人可能过去修炼过,但他们都有一颗追求是非、正义、名利的分别心。

贪婪的人与愤怒的人完全不同,他们更随性,他们什么都好,好到似乎没有原则,但他们又不同于愚昧的人。其实,他们不是没有原则,只是比较随和,随和得让生气的人生气。他们说话轻声细语,不轻易得罪人,宽容大度。因为愤怒,所以目标很多,修炼各种佛法,努力帮助各种人。

愤世嫉俗的人则不同,他们会把不符合自己标准的人一脚踢开。贪婪的人会说:"这个人太可怜了,我不帮他做点什么,谁帮他!" 所以,周围有悟性和没悟性的人一大堆,到处都是。恼羞成怒的人,马上就会把那些不符合标准的人赶走,因为他是非分明,名利双收。

想想你属于哪种人。如果你前世修炼过,那么你一定有其中一种性格,要么是贪婪,要么是嗔怒。学习密宗的人首先要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的性格,就能很快改善和对治自己。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是非观念很强,就要多一点慈悲心,不要说别人不好就马上把他赶走,说话也要柔和一点。如果你明白自己的贪念很重,心肠过软,那就应该学会快刀斩乱麻,不要拖拉拉,要有参与感。是非之心,名利之心,决断极快,人言可畏,他知如何去做!他说:"贪婪的人从头到尾都很难做出什么决定: "这个好,但......,那个好......",他很难做决定。

密宗修行容易出现相应的情况,一定要保密,自己知道的、看到的都不能告诉别人。即使看到了鬼,也要保持沉默,不要问别人有没有看到。事实上,你不能让别人看到。密宗修行者能很快看到鬼或天神。能先看到天神的人,必须意志坚定,阳气充足,而普通修行者大多先看到鬼,甚至在临死时都看不到天王。

真正的修行者既能看到天宫,也能看到地狱现象,有真本事的修行者甚至可以让别人亲眼目睹,但问题是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一般都会被当成疯子: "如果你继续修炼,你的脑袋会疯掉的!如果你继续练习,你会疯掉的"。你为什么要让别人诽谤你?这就是为什么你必须能够保守秘密。况且,看得见,也断不了烦恼,做不了什么,跟看不见也没多大区别。

看到它很简单,一旦你修炼了,它就会出现,但出现后并没有真正的好处,所以你必须保密。我们有位同修一天 24 小时都能看见,三个月后他说:"师父,我都快疯了,请你帮我解决这个问题。显现的时间很快,但也要学会放下,不要执着。

的确,各种境界都会出现,但不可能在出现之前和出现之后都能处理好,因为如果用单行道的修法,很容易在这中间把外在的教法混入佛法之中。就道教而言,如果外有单法,必有破法。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使某些现象浮出水面,也就有一种相对的方法可以消除这些现象,否则就是单向的修炼,而不是双向的修炼。

法界也是如此。有山就有海,山是海底的土堆积起来的;森林里的树有毒,就一定有某种能解毒的草,解毒的草就一定长在毒树的附近。因此,我们修法用心所产生的境界,也一定有另一种法可以破除它。

如果你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就不要让境界显现出来,一定要先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所说的密宗,大多是指印度的 "密宗"。

如果不掌握这个基本原则,继续修下去就很难回头,因为它会产生很多妙用,如果运用不好,就会导致严重的偏差,恐怕你一个人很难处理好。


参考资料

Copyright © 2002-2030 慈心代放生中心 慈心代放生中心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